来源:腾讯自选股
新能源车圈的 “生存淘汰赛” 又添新剧情。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近日发布投资人预招募公告,正式启动破产重整程序。这个曾被视为 “新势力黑马” 的品牌,突然站在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。
消息一出,全网炸开了锅:这到底是 “清仓甩卖” 还是 “抄底良机”?普通人能参与其中吗?这场资本游戏的背后,藏着新能源行业最真实的生存法则。
哪吒“底牌”:350 亩地 + 双资质,有多值钱?
要读懂这场破产重整,先得看清哪吒手里还握着什么 “筹码”。公告里披露的核心资产,每一项都戳中新能源行业的 “痛点”:
1、350 亩工业用地(浙江桐乡)
新能源车企最缺的是什么?不是概念,而是能快速投产的实体根基。桐乡作为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核心区,周边环绕着宁德时代、蔚来等产业链巨头,土地价值不言而喻。更关键的是,这不是一块 “生地”—— 哪吒在此布局的生产基地曾实现年产能 15 万辆,设备保养完好,公告明确提到 “随时可复产”,意味着接盘方无需从零开始搭建生产线。
2、“双资质” 护体
在新能源汽车行业,“造车资质” 比黄金还珍贵。哪吒手握国家发改委的 “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” 和工信部的 “公告资质”,这两张牌照是无数新玩家梦寐以求的 “入场券”。近年来,国家收紧资质审批,不少企业只能通过 “借壳” 或合作才能合法生产。对想快速切入整车制造的资本来说,这两张资质能省下数年的审批时间和数亿成本。
3、品牌与团队的 “隐性价值”
尽管陷入困境,哪吒仍积累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。2022 年其年销量曾突破 15 万辆,在新势力中排名前五,“哪吒 S”“哪吒 U” 等车型在 10-20 万级市场有过短暂高光。更重要的是,400 余人的核心团队被完整保留,涵盖研发、生产、供应链等关键环节 —— 对新入局者而言,这相当于直接 “收购” 了一支成熟的造车队伍。
机会与风险:谁在盯着哪吒的 “复活赛” 门票?
这场重整,本质是一场 “风险与收益的对赌”。公告一出,已有机构蠢蠢欲动,网传某 A 股公司计划领投 35-45 亿元,而哪吒的 “朋友圈” 更让人浮想联翩:
1、看得见的机会:巨头背书 + 行业缺口
哪吒的股东名单里,宁德时代(持股约 16%)和 360(持股约 10%)是两大支柱。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支持、360 的智能安全生态,曾是哪吒的差异化卖点。即便如今陷入困境,这些资源关联仍可能成为 “复活关键”—— 比如宁德时代若进一步注资,既能消化电池产能,又能巩固产业链话语权。
从行业层面看,10-20 万级新能源市场仍有缺口:低价市场被五菱、比亚迪垄断,20 万以上被特斯拉、理想占据,而哪吒曾覆盖的 “性价比智能车” 赛道,至今缺乏绝对霸主。若能解决资金问题,凭借既有产品线和渠道,未必没有翻盘可能。
2、躲不开的风险:债务雷区 + 内卷红海
破产重整的核心是 “债务重组”,但哪吒的历史包袱到底有多重?公告未披露具体负债金额,但从 “2024 年 11 月停产” 来看,现金流问题已到临界点。有业内人士猜测,其负债可能超过 50 亿元,接盘方需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“填坑”。
更现实的挑战是行业内卷:2025 年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愈演愈烈,比亚迪、吉利等巨头持续降价,新势力第二梯队(零跑、深蓝等)也在拼命挤压生存空间。哪吒即便复产,如何在 “血拼” 中找到位置?这比单纯解决资金问题更难。
对普通人而言,这场游戏几乎 “无入场资格”—— 公告明确要求投资人提交 “复工方案”“职工安置计划” 等专业文件,本质是面向车企、供应链巨头等 “专业玩家” 的战场,散户想 “捡漏” 几乎不可能。
行业启示:新势力的 “生死线”,为何越来越近?
哪吒的困境不是孤例。从爱驰、天际的退场,到蔚来、小鹏的裁员收缩,新能源行业早已告别 “烧钱就能赢” 的时代。这场重整释放的信号,比事件本身更值得关注:
1、“资质泡沫” 正在破裂
几年前,一张造车资质能炒到数十亿,而如今哪吒带着 “双资质” 寻求接盘,却仍需 “看资本脸色”。这意味着行业逻辑已从 “资质为王” 转向 “实力说话”—— 没有可持续的产品力和盈利模型,再好的牌照也只是 “烫手山芋”。
2、“小而美” 越来越难存活
哪吒曾试图走 “差异化路线”,比如与 360 合作打造 “安全智能座舱”,但在比亚迪、特斯拉的规模效应面前,其成本控制、供应链议价能力全面落于下风。如今的新能源市场,要么成为 “巨头小弟”,要么拥有不可替代的技术(如蔚来的换电),否则很难独善其身。
3、资本更谨慎,“复活赛” 门槛飙升
此前新势力遇困时,总有资本愿意 “赌一把”,但现在投资人更看重 “确定性”:哪吒需要证明 “复产就能卖得动”,而不是 “烧钱继续亏”。这种心态变化,可能让更多二线品牌失去 “翻盘” 机会。
普通人能做什么?吃瓜之外,看清行业趋势
对大多数人来说,哪吒的重整更像是一场 “资本大戏”,但也能从中捕捉一些实用信息:如果未来哪吒成功复产,其老款车型可能迎来 “清库存” 折扣,性价比或许值得关注;
若有巨头接盘(比如某传统车企或科技公司),新品牌的首款车型可能融合双方优势,值得重点观察;
而更深层的启示是:新能源汽车的 “暴利时代” 已过,未来拼的是硬实力 —— 对消费者而言,这意味着更成熟的产品和更合理的价格。
哪吒的故事还没结束。这场破产重整,是终点还是转折点?或许要等到新的投资人揭晓答案。但无论结果如何,它都在提醒我们:新能源行业的竞争,早已进入 “真刀真枪” 的阶段,能活下来的,才是真的强者。
责任编辑:杨赐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